蒙阴房产网讯:
1月20日(农历腊月初八)是大寒节气,同时也是腊八节。
大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同小寒一样,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,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。
大寒一过,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,正所谓冬去春来。
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,特别是在农村,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,如尾牙祭、祭灶和除夕等。
尾牙祭,亦称“做牙”、“做牙祭”等,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的习俗。
现代企业流行的年底“年会”即是由尾牙祭发展而成。
而说起牙祭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“打牙祭”,吃顿好的,正是“打牙祭”的真谛。
与大寒节气一同的到来的,正是一个“吃顿好的”甜蜜节日——腊八节。
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俗话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,腊八是过年的前奏曲。
腊八快乐
腊八节是较为典型的北方节日,南方不太过腊八节,但在这大寒节气中,穿的暖暖的,吃碗热腾腾的腊八粥,也是驱散寒冷的好办法。
腊八粥是腊八节的标志性代表,那么腊八粥是怎么来的?
为什么要喝腊八粥?
今天就带大家探秘腊八节的“前世”传说和“今生”习俗。
腊八节,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,又称为“法宝节”“佛成道节”“成道会”等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,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。
腊八粥,又称“七宝五味粥”、“佛粥”、“大家饭”等,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。
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。南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载:“此月八日,寺院谓之腊八。大刹等寺,俱设五味粥,名曰腊八粥。”
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,已有一千年以上了。每逢腊八这天,不论是朝廷官府、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。到了清朝,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。
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,后经演变,加之地方特色,逐渐丰富多彩起来。
南宋文人周密撰《武林旧事》说:“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覃、柿、栗之类作粥,谓之腊八粥。”
《燕京岁时记》里则称“腊八粥者,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去皮枣泥等,和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红糖、琐琐葡萄以作点染”。
而到了今时腊八节,许多北方家庭只是用多达8种以上的,不限种类的各类豆类、杂粮、干果类熬煮粥,取个腊“八”的说法,就称之为腊八粥。
豆类、杂粮、干果会根据自家口味和地区特色进行搭配,并没有固定的菜谱。大部分家庭会放冰糖、黄糖、白砂糖等食用腊八粥,也有什么都不放,品尝腊八粥原味的。
腊八快乐
除了腊八粥,也有用醋泡制腊八蒜,吃腊八面的饮食习俗。
腊八蒜的做法非常简单,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,成品颜色翠绿,口味偏酸、微辣。
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、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,然后倒入醋,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7天左右。
慢慢地,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,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,如同翡翠碧玉。
用来佐餐很妙,尤其适合搭配面条、饺子等面食。
不同于腊八粥和腊八蒜流行于更广泛的北方地区,腊八面更多的是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,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。
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,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,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。
用肉丁、黄豆、木耳碎、黄花菜碎、香菇丁、豆腐干碎、胡萝卜丁和白萝卜丁等炒制的臊子浇在韭叶面(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)上,腊八面就做好了。
这几样简单的腊八节特色饮食,在腊八节试着做一做,尝一尝,未尝不是生活的新体验。
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
侵凌雪色还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条。
纵酒欲谋良夜醉,还家初散紫宸朝。
口脂面药随恩泽,翠管银婴下九霄。
——《腊日》(唐)杜甫
天基·云蒙庄园
凭实力让全城仰望
一站式全新生活体验 鉴证从容居所
实力品牌后盾,坚守精工品质
定当不负图片
无品质,不生活
以匠心,馈全城
五期·御园 火爆热销中
期待您的到来
新房、二手房、租房、装修 上蒙阴房产网www.0539my.cn